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特殊小說 > 武俠 > 開封誌怪 > 第8章

開封誌怪 第8章

作者:展昭 分類:武俠 更新時間:2022-12-20 00:33:35

《捕蛇者說》,柳宗元記,收於《柳河東集》,後世鄉民代代口傳。

他世居於永州,捕蛇為業。

目不識丁,卻能磕磕絆絆背下《捕蛇者說》的前幾句。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儘死;以齧人,無禦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關於這蛇,柳河東的文章向外傳達出兩個資訊。

奇毒無比。

可為良藥。

曆唐至宋,永州仍有不少鄉民捕蛇為業。

他們小心翼翼避開蛇的毒獠,規規矩矩地依著柳宗元所記,“得而臘之以為餌”,然後將成品或作賦稅上繳,或至市集買賣,換回少的可憐的幾許銀錢,日子依舊貧不到頭,苦無止境。

獨獨他一人,操祖業捕蛇,由孑然一身而至懷擁美妻,進而興宅屋、置田地、席中不缺酒肉,裁衣不短綾羅,出入不乏車馬。

由朝不保夕的小小捕蛇者,一躍而成永州大戶。

可有致富良方?無它,腦子活絡而已。

譬如現下,他眯縫著眼睛端詳竹簍中的蛇。

啊不,他端詳的不是蛇,是行將流入腰包的花花銀錢。

他笑,掀開竹蓋,覷準了那蛇的七寸,兩指拿捏,拽出籠來。

那蛇似知道大限將至,軀尾扭動,信子絲絲外吐。

他鎮定自若,自旁側案上抓起剪刀,那剪刀的刃磨的發亮。

將蛇頸置於剪刃之間,剪起頭落,一同落的,還有那輕噬即可致命的毒獠。

略呈三角形狀的蛇頭,骨碌滾出去很遠,死不瞑目。

丟了頭的蛇尚有知覺,蛇身劇烈抽搐,他不慌不忙,伸手捏住蛇尾,送到腳下踩住,另一頭握住那斷頸上拉,將蛇身扯得筆直如弦,又用剪刀在斷頸處剪了個小縫,刀尖自那小縫處插入,往下一劐到底。

溫熱的蛇血濺在他臉頰之上,他卻想:好一張蛇皮!

這蛇皮,黑中透亮,白章宛然,拿去做刀劍握柄的蒙皮,再好不過。

那蛇兀自盤扭不休,他小心翼翼地放下剪刀,剝開蛇頸端的皮揪住,左右手一分,哧一聲輕響,皮肉剝離。

右手揪著整張蛇皮,左手握著微微泛粉的鮮嫩蛇身,晶瑩中透著鮮亮,良久纔有血跡如汗般滲出。

他鄭而重之地將蛇皮放入漆盤之中,伸手去蛇頸肉中扯住骨節,右手上拽,左手下拉,又是一個大力,骨肉分離。

蛇骨,如同虎骨,亦是難得藥材。

還冇有完。

不能忘記蛇膽,他將手伸進腥熱的蛇腹,摸索著,摸索著,掐下那顆飽滿的蛇膽。

那小小蛇膽,橢圓狀,呈墨綠色,在他眼中,是比翡翠還要水潤精貴的顏色。

你是否以為這便完結?

不不不,尚未行至正題。

他做得一手好羹。

先起一鍋燒沸的清水,將蛇身燙至將熟而未熟,千萬不要燙老,人老可憎,蛇肉老了便少了那份爽滑。

然後起一砂鍋薄淡的烏雞湯,要薄淡不要濃稠,這是蛇羹,烏雞不可喧賓奪主。

待得雞湯煮沸,便將齊整的蛇身置入,還要加整蔥,蔥白是一味,蔥葉亦是一味,薑片、陳皮、桂圓、黃酒,文火細細熬煮,隻熬半個時辰,時辰一到便將蛇身撈起,細細撕成細絲,要手撕不要刀切,那樣生冷的鐵器,會壞了蛇羹的味道。

再然後要上炒鍋,將鍋燒熱,融少許油脂,下蛇絲、燒鴨絲、雞絲、冬筍絲、冬菇絲、火腿絲,傾一勺黃酒,加梅鹽、醯醢、甘蔗糖漿、胡椒粉,燒開後用菱粉勾成薄芡,推勻起鍋,每碗盛至七分滿,澆一勺烏雞湯,撒上檸檬葉絲、香菜末、白菊花並桂花碎之後,再澆上一勺雞湯。

這才收尾,堪稱完美。

第一碗留給自己,其餘的端上檯麵,眾食客蜂擁爭搶,僧多粥少,奈何?

那好辦,價高者得。

這樣的一碗蛇羹,你願出幾許銀錢?

靠著這蛇皮、蛇骨、蛇膽、蛇羹,他坐地生財,衣食無憂。

有的人薄有家財便袖手收山,他不,饒是富甲一方,依然每日孑然一人,入山捕蛇。

那一日運氣極好,素日裡隻捕兩三條,那日竟得了六條之多,心滿意足的下山,與半山道上,遭遇一耄耋老者。

那老者背倚山石,遠遠便冷冷盯著他,他心中發毛,快步自老者身邊走過。

那老者於背後森然道:“如此戕害蛇靈,不怕禍及子孫麼?”

他心驚,回頭看時,山石杳然,哪有什麼老者?

戰戰兢兢的下山,一路忐忑,離家還很遠,便看見家中的小廝歡天喜地的一路尋來。

“老爺大吉,”那小廝帶著討好的笑,“夫人有喜了。”

有喜了?

他方纔想起夫人這些日子一直抱怨身子不舒服,提及央個大夫瞧瞧。

卻原來是有喜了。他傻傻地笑,末了,讓小廝幫他將那裝滿蛇的竹簍扔去山裡。

積陰德這種事,還是要做的。

數月堪堪而過,夫人誕下麟兒,滿月宴上,親朋好友都來道賀,他立於門首迎來送往,止不住的喜上眉梢。

忽的看到賀喜的人群中,有一耄耋老者,立於當地,向他冷笑,張口說了一句話。

字字如驚雷。

“如此戕害蛇靈,不怕禍及子孫麼?”

他啊的一聲大叫,向後便倒,侍立的下仆忙架住他,他揉揉眼睛再看,賀喜的人流一派喜慶攪嚷,哪有什麼耄耋老者?

自此疑心生暗鬼,夜不能寐。

他知道那蛇,已經盯上他的獨子。

無數次噩夢,他看見蛇嘴翻張,將他的獨子一點點吞入腹中,蛇身中段高高鼓起,分明小兒形狀,幾能辨出那裡是口鼻那裡是手腳。

他雙目充血,口中嗬嗬有聲,操刀將那蛇剁成幾段,救回的卻是被蛇的體液腐蝕至粘稠且麵目模糊的嬰屍。

夜半醒轉,大汗淋漓,轉頭看床鋪內側,那嬰孩氣息勻長,睡的正酣。

他暗暗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一定要護住自己這僅有的根苗。

那日外出收賬,歸家已晚,他輕手輕腳推開門扇,周身的血忽的直衝頭頂。

他看見一條蛇,黑質而白章,蜿蜒扭動,盤曲而上床腳,便要探入那帷帳之中。

真真天可憐見,讓他逮個正著!

他一個箭步上前,死死捏住那蛇的七寸,本要喚醒夫人,聽夫人的呼吸輕慢,便息了這念頭。

他端詳眼前這蛇,忽的想到,自夫人有孕之後,他便再未嘗過蛇羹。

念頭一起,饞蟲大動,腹內似有無數小手,揉捏他的胃腸,又似有無數小口,嗷嗷翕合,聽那細細低語,都是“我要”,“我要”。

他再按捺不住,緊捏那蛇,直奔灶房。

素日殺蛇作羹的器具都在,略已蒙塵,他竟顧它不得,手起剪落,那蛇頭骨碌碌滾至腳邊,死不瞑目。

也顧不得精心準備佐料,他急匆匆在灶上的鐵鍋中倒入好幾瓢水,生火,又折至砧板旁,顧不得剝皮去骨,急急抓起旁邊的菜刀,高高揚起,狠狠下刀,將那蛇身剁成一段段,好幾次用力過狠,那刀深深陷入砧板之中,費了好些力氣方纔拔出。

水沸,便將蛇身扔入水中,腥熱之氣驀地盈滿灶房,他不管,貪婪地大口吸著這久違的氣息。

蛇段便在湯鍋中上下沉浮,他守在旁側,癡癡的等,癡癡的看,直到門口響起一聲慘叫。

他轉頭看,夫人隻著褻衣,軟軟癱倒在門側,伸出一隻手,顫巍巍的指向他。

他覺得好笑,作蛇羹而已。夫人的慘叫喚起了家中的下人,那些個使女小廝紛紛披衣過來,他不解地看他們在門口亂作一團,那些個使女一疊聲地駭叫,小廝們臉色變作灰白,吵聲越來越大,引來了鄰人,然後是更多鄰人,最後是衙差。

他低頭看湯鍋,身子一下子軟了。

那白森森的,分明是小兒指骨。

他張了張嘴,一抬腳,踢到什麼圓溜溜的東西。

那小兒的頭顱,骨碌碌滾至夫人身前,夫人張嘴,卻發不出聲音,俄而昏死過去。

他被判了斬刑,秋後決。

第一陣蕭瑟秋風撼落開封道旁的黃葉之時,這案宗被呈交到開封府。

端木翠兩隻胳膊肘支在桌上,兩手托腮,眼巴巴看著麪攤的老闆在熱騰騰的麵鍋前忙的不亦樂乎。

一鍋燒滾的水,麪疙瘩,捏些鹽撒下去,快起鍋時燙兩片菜葉子,然後抓些蔥花扔進去。

再然後,端木翠的麵前,多了一大海碗飄著兩片青菜葉子的麪疙瘩湯。

剛出鍋的麪疙瘩湯燙的很,下不去口,端木翠小心地吹著碗中的湯,吹兩口氣便咽一下口水。

天知道,這些日子,頓頓都是易牙的羹吳太公的精饌,她聞著味兒就想吐。

不是所有吃食都是白米飯,經得起今兒吃,明兒吃,後兒還吃。

所謂人間正道是粗糧。

好容易等到湯水不那麼燙口,端木翠兩手將湯碗端至嘴邊,正準備喝它一大口且已經付諸行動之時——

“聽說包大人要重審永州食子命案。”

“嚇,你也知道這樁案子?”

“當然知道,哪有這麼殘忍的爹,竟活活煮了自己的骨肉。”

“這還不說,我聽說他被人發現的時候,正抱著小兒的頭顱啃噬,這不是失心瘋是甚麼?”

“人證物證俱在,包大人為什麼還要重審此案?”

“我尋思著多半是鬼神托夢……”

以上對話證明瞭以下兩點,

一,百姓在以訛傳訛伸發訛擴大訛方麵之精力無窮

二,百姓想象力之廣袤無邊

其時,端木翠一口麪湯將下未下,聽到邊側食客如此鄭而重之搖頭晃腦地發表見解,忍不住噗哧笑出聲來,這一笑樂極生悲,被那口麪湯嗆到麵紅耳赤。

食客甲乙不悅地打量了一眼端木翠,然後繼續方纔的對話:

“聽說明日開審,可允百姓觀審?”

“那是當然,開封府複審的死囚案,平民百姓都可觀審。”

“嚇,那我一定要去看看那凶犯麵目是何等可憎……”

接下來就是兩人預約明日幾時相見何地會麵繼而一併同行,然後兩人又展望了今秋的莊稼播種事宜,同時預料了明春收成的喜人形勢,由此可以推測出兩人的職業應是農戶。

更進一步的,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當時各種資訊傳播方式比較落後的情況下,永州食子案的傳播範圍和受眾居然是如此之廣,可見此案堪稱宋初大案。

既然是大案,那麼端木翠就不可能冇聽過。

日又恰好有空,那麼不妨去湊個熱鬨,瞻仰下青天審案的赫赫威儀。

第二日,端木翠特意起了個大早,興沖沖的趕往開封府。

可惜的是,她壓根連開封府的門邊都冇摸著。

形形色色各色人等,將開封府入口處堵的水泄不通,人龍長隊,啊不,是長堆,一直延伸至街外,有一兩次,端木翠確信自己看見開封府的衙役扒在牆頭要求外頭的百姓肅靜。

端木翠傻眼了,她悻悻地在人堆之外踱了幾步,然後準備走人。

就在轉身欲走的當兒,她忽然看見了一個人。

準確的說,是一個耄耋老者,昂然拄杖立於扒拉著想往前衝憋的臉紅脖子粗的眾人外側,很是顯眼。

端木翠猶豫了一下,走上前去,拍了拍那老者的肩膀。

“老丈,可不可以借一步說話?”

那老者愣了下,看了看端木翠,臉上的神色轉為戒備:“老朽與姑娘並不相識。”

“誰也不是生下來就相識的啊,”端木翠笑嘻嘻道,“難道你在孃胎裡的時候,啊不,在蛋中尚未孵出的時候,就認識你爹孃或是兄弟姐妹?”

那老者的臉色驟變。

“走啦,借一步說話,”端木翠依然笑的熱絡,“我知道有家麪攤的麪疙瘩湯做的不錯,不如我請你?”

————————————————————還是那個麪攤,賣的隻有麪疙瘩湯。

端木翠吃的津津有味,耄耋老者如坐鍼氈。

“吃啊,”端木翠喝湯之餘不忘招呼耄耋老者,“你要是嫌冇味道,可以向老闆討些米醋。”

“不知道姑娘有什麼話要同老朽講?”耄耋老者終究按捺不住。

“你問這個啊?”端木翠似乎已經完全把這事給忘了,此時才重又想起來,四下看了看,依然坐於當地,卻將上半身往老者這邊湊近,壓低聲音神秘兮兮道,“我看你道行不錯,再苦修些時日便將有所成,你不在深山修行,卻跑到這市井之地轉悠什麼?”

耄耋老者張了張嘴,冇有說話。

“我本來是可以收了你的道行,把你打回原形的,”端木翠說得如同吃飯一般平常,“可是我娘從小就教我要多栽花少種刺,看你品行不壞,是循正道修行的材料,就不同你為難了。”

耄耋老者舒一口氣。

“可是你要找準自己的位置。”端木翠繼續話題。

“上頭是神仙府邸。”端木翠指指天。

“下頭是鬼怪老巢。”端木翠指指地。

“至於你們,合該老老實實居於丘林菏澤之中,”端木翠歎氣,“人境哪是你們該到的地方。”

“小人原本也不敢擅入人境,隻是那永州食子案的凶嫌委實冤枉,小的不忍罔顧人命,這才一路尾隨而來。”

“又是永州食子案?”端木翠微微錯愕,“此案並無精怪作祟,若他確係冤枉,包大人自會徹查,又何必你一路相隨?”

“並無精怪作祟是真,但箇中緣由詭異莫辯,非人力徹查所能明。”耄耋老者忽的站起,向著端木翠深深一揖,“小人修道日久,好生明瞭不可因族類私仇而害人性命,還請姑娘成全,允小人在人境略略滯留,小人定當尋機謁見包大人,以辨那人清白。”事實上,憑著端木翠與開封府的交情,大可帶那老者大搖大擺自正門出入,全然不必套上這身夜行衣翻牆行事。

這要歸咎於那老者堅持自行其事,一再謝絕端木翠的幫忙。

這點小小心思,焉能瞞得過我,端木翠嗤之以鼻。

嘴上說不欲麻煩端木翠,事實上還不是想獨攬功德?救下那凶嫌,那老者功德無量,若是借了端木翠之手與人洗冤,這功德豈不是落在端木翠身上?

拯人性命還存功利之心,端木翠暗暗搖頭,看來此人的修道之路漫漫且修遠兮,莫說上下求索了,就算上下左右前後求索都未必能遂意啊。

“姑娘,”見端木翠立於牆下整裝待發,啊不,是整裝待翻,那老者再三辭謝,“小人一力即可,不須勞煩姑娘。”

端木翠斜了那老者一眼:“誰說我要幫你了?你進去找包大人,我進去是找展昭,大家各行其是,互不相乾。”

那老者猶有疑色,卻不再相詢,胸腹貼於牆身,倏的蜿蜒而上,迅捷如蛇。

廢話,人家本來就是蛇

端木翠看的目瞪口呆,半晌,不甘心道:“施展法術有什麼稀奇,我半點法術不用,單憑一己之力,也會爬進去。”

言出必踐,果然棄了輕身功夫,藉著鐵爪一步步上爬,顯見平日疏於練習,爬了不到幾步便歇好久,歇的展昭忍無可忍。

“端木翠,”展昭仰頭,“你要見我,走門便是,又搞的什麼玄虛。”

端木翠嚇了一跳,低頭看展昭:“你……都看到了?你什麼時候來的。”

“該看到的都看到了,”展昭歎氣,“你下來吧,依照你這歇法,半夜都翻不到頂。”

“誰說的,”端木翠氣結,“我隻不過是要憑著人力爬過這圍牆而已,再歇片刻就能爬過去。”

展昭頭痛:“那你就這樣……趴在牆上跟我說話?”

“我喜歡這樣跟你說話,”端木翠發狠,“而且上麵比較涼快。”

話音剛落,展昭一撩衣襟,平地上躍,端木翠尚未反應過來,已被展昭帶了下來。

甫一接地便雙腳無力,端木翠趕緊扶住展昭,兩隻手臂都似在微微顫抖。

“手腳都發軟吧,”展昭忍住笑,扶端木翠在牆角坐下,“上頭雖然涼快,卻不是那麼好待的。”

端木翠狠狠剜展昭一眼:“我隻是想單憑人力爬過……”

“好啦,”展昭啼笑皆非,又抬頭看了看牆簷,“方纔翻過去的那老者是誰?身法那般怪異。”

“你也知道有人翻過去了,還在這不緊不急,也不說去保護包大人。”端木翠一邊按捏發酸的小腿,一邊低聲嘟嚷。

“我聽到你二人對話,你自然不會帶歹人來危害大人。”展昭微笑。

端木翠看展昭:“展昭,包大人為什麼要重審永州食子案?”

展昭已猜到端木翠十有其九是為永州案而來,倒並不訝異:“永州案上報開封之後,大人和公孫先生就一直好生關注,且大人經常喟歎說虎毒尚不食子,據街坊言說,那凶嫌平日裡並不殘惡,做出這樣的事情實在讓人匪夷所思,此其一也。”

“其二呢?”端木翠追問。

“公孫先生給永州長吏去書詳詢此事,長吏回信中有一點頗讓大人生疑。那長吏言說凶嫌下獄之後就不曾開過口,半句話也未曾自己辯解過,他又目不識丁,也不能將自己的冤屈寫出來,隻是目中常含悲苦之色,看到的人無不心酸落淚。”

“那今日堂審可有進展?”

“能有什麼進展?”展昭苦笑,“口不能言筆不能寫,就算大人有心重審此案,又有何力迴天?”

一燈如豆。

包拯和公孫策還在試圖找出永州食子案的突破口。

今日堂審,包拯界方一拍:“你可知罪?”

那人僵跪於當地,一動不動,良久目中流下淚來。

“依學生看,”憶起白日所見,公孫策嗟歎不已,“那人確有苦衷,但觀其神色,他似乎對自己能否洗冤並不在意。”

“此話怎講?”

“回大人,他雖然口不能言,但肢體活動無礙。若果真有心伸冤,大人問他是否知罪之時,理應搖頭否認或是點頭伏罪,但他卻若泥胎木塑,闔目向天涕淚長流……”

“公孫先生所言有理,”包拯點頭,“他這般行止,此中必有極大隱情,隻是他不開口,本府又從何為他洗冤……公孫先生,你可有良策?……公孫先生?”

連喚兩聲不見公孫策應答,包拯略感詫異,抬頭看公孫策。

公孫策雙目圓瞪,滿目驚惶,上下牙關磕磕撞撞,抖抖索索伸手,指著那緊閉的門扇。

包拯循著公孫策所指看將過去,驀地倒吸一口涼氣。

有什麼東西,正自那緊閉的門扇縫隙處擠將進來,初時薄透如紙張,整個透入之後便在原地飄搖轉蕩,竟是一個輕軟飄忽的紙片人,包拯眉頭皺起,正待開口訓斥是誰這等促狹玩鬨,就見那紙片人悠轉之間,慢慢鼓脹成形,平展如紙的麵上慢慢凸起耳鼻凹進雙目,緊接著十指虛展雙足委地,搖搖晃晃之下,長成一耄耋老者。

“草民佘公旦……”

“妖怪!”

公孫先生的神經顯然緊繃至極點,忽的大喝一聲抓起桌上硯台向著那耄耋老者擲了過去。

在此,實在應該為了公孫策的勇氣三擊掌,要知道在《六指》這個故事當中,公孫先生可是話也冇說半句,當場就栽了過去。

誰也不是天生膽大,展昭初進端木草廬時,還不是冷汗涔涔?公孫策由當日的直接昏厥成長為今日的奮勇迎敵,與端木翠的影響不無關係。

再假以時日,公孫策必將進一步進階,群魔舞於前而不色變。

這是後話,略過不提。

卻說那大力擲來的硯台,除了將架上的瓶甌擊作四分五裂,並未能傷及老者分毫。

在此,我們就不批評公孫策的擲投精度了。

那老者被公孫策的怒喝嚇得一激靈,竟手足無措起來,包拯上前一步,道:“你適才說,你叫佘公旦?”

佘公旦向著包拯一拜到底:“草民此來,實是為了永州食子案。

“你的意思是說,那人的夫人從未真正誕下嬰孩?”展昭吃了一驚。

“這有什麼奇怪,”端木翠抬腳跨進府門,順便衝著當值的衙差笑了一笑,“那人活殺了那許多蛇,又嗜啖蛇羹,久而久之,那些蛇臨死時的怨氣便鬱結在那人體內,上下竄撞,苦尋出路,趁著那人與妻子歡好之時,便……恩……你明白吧?”

展昭一愣,旋即反應過來,耳根處隱隱發熱:“恩……明白。”

“所以,這怨氣便轉至那人妻子體內,與腹中的元胎混二為一。那人妻子所誕下的,在百日未足之前,並不算是真正的胎兒……”

“可否以精怪論之?”兩人拾階而上,轉入遊廊。

“箇中並無精怪,如果一定要說,隻能說是因果報應使然。”

“因果報應?”

“該怎麼說呢,”端木翠想了許久,“展昭,你有冇有聽人說過,多兒多女多冤家,無兒無女坐蓮花,又有人說,兒女是父母欠下的債,是前來討債的?”

“聽過。”

“凶嫌殺蛇無數,欠下曆曆血債,蛇的戾氣鬱結成胎,托作嬰孩,也算是今世前來討債,但是形體的轉換與托生並非頃刻便成,在百日未足尚未浸染足夠塵世人氣之前,總還改不了之前習性,所以那人夜歸之時,會看到那嬰孩幻作蛇形遊走。”

展昭隻覺匪夷所思。

“不隻是蛇,所有由畜生道投生為人的,百日未足之時,總是改不了做牲畜時的習性,隻不過幻作原形的少之又少罷了。退一步說,哪怕是人再世投生,你當那一碗孟婆湯,便真的立時抹消了前生記憶?他們都還是略略記得些的,所以剛出生的嬰兒隻會啼哭不會說話,待他們學會說話時,故舊之事也就忘的差不多了。”

“你的意思是說,百日未足之時,那嬰孩可人可蛇,所以那人當日所殺是蛇而不是人。”展昭略有所悟,“但是百日之後,那嬰孩就再轉不了蛇身,屆時那嬰孩就是人而不是蛇?”

說的好生彆扭,展昭自己都覺得拗口。

“可以這麼說吧,”端木翠悵然,“所以他當日看到的和所殺的,隻是一條蛇。隻不過那蛇死後,蛇靈渙散,剩下了原有的人形肉胎。旁人看到了,自然會認定他是殺親子而啖之。”

“這樣的案子,讓大人如何去判?”展昭苦笑,“說它是蛇,它百日之後又會完完全全蛻變為人,說它是人,它偏又幻化了蛇遍地遊走,那人殺的究竟是蛇還是人?”

說話間,二人已行至包拯的書房門前。

“那就要看包大人作何想法了。”端木翠嫣然一笑,伸手叩響了門扇。

鬨得沸沸揚揚的永州食子案,終於塵埃落定。

端木翠說的不錯,箇中並無精怪,因果報應使然。

若無那次偶然的“夜歸”,一切都會在不經意間發生,上半生辛辛苦苦積累的家業,下半世都會敗在那前來討債的“蛇子”身上。

偏那投作人胎的蛇,一時半刻轉不過性來,幻作了蛇形四下遊走,叫他逮個正著,手起刀落,又是一鍋蛇羹。

他殺的是蛇,還是人?

“他當日看到的是蛇,殺的也是蛇,”包拯喟然道,“他若看到的是那小兒四下爬玩,怎麼可能動殺戮烹煮之念?”

雖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此案終以妖法障目而結。

大堂之上,結此奇案,觀者嘩然,議論紛紛。

那人卻無絲毫喜色,木木然任人除去鐐鎖木枷,似乎犯案的是旁人,得釋的也是旁人。

張龍趙虎奉了包大人之命,與了那人些許銀子,將他送至開封城郊。

至始至終,那人未曾說過一句話,拜彆了張龍趙虎,悶頭而走,直到猝然間撞上一個人。

端木翠。

“我隻是很想知道,為什麼自那之後,你從來不曾開口講過一句話。”

那人躲閃著端木翠的目光,繞開端木翠站的位置,繼續行路。

“你不說,我也會知道。”端木翠笑笑,忽的右手虛張,旋即往半空一帶,草叢中一隻驚慌失措的老鼠,不知被什麼力道牽扯而出,吱呀亂叫著騰躍於半空。

那人猛地轉過頭來,自口中吐出丈二長的蛇信子,裹住那老鼠身軀,倒捲入口,連皮夾肉,生咬猛嚼,嘴角流下猩臭的血來。

他早已不能說話。

避過了開封府的問責和人間禮法,終未躲得過異蛇報應。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