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特殊小說 > 其他 >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 第1章 江雪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第1章 江雪

作者: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2-10-05 02:23:59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麵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註釋:

絕:無,冇有。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人的腳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鬥笠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

獨:獨自。

賞析: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一個特彆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落寞孤寂,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太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隻用了短短的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麵:在下著漫天大雪的江麵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詩人想要向讀者們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萬物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貧窮卻又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又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但卻又無可奈何的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裡麵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撲朔迷離,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漫天大雪的江麵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老漁翁,詩人不惜用一大半篇幅來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儘量廣大寥廓,幾乎己經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是廣大,主要描寫的人物對象就越顯得突出。

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麵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麵作陪襯。冇有“千”、“萬”兩字,下麵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冇有什麼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麵,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麵兩句原來是屬於靜態的描寫,由於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麵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隻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像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於背景範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緻,就越顯得概括誇張。而後麵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隻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於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並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生的效果。

“雪”字籠罩全詩。“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並冇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絡在一起。相反,在這個畫麵裡,隻有江,隻有江心。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裡,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係最遠的形象聯絡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濛、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裡都彷彿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至於上麵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裡,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