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特殊小說 > 都市 > 榮昭南 寧媛 > 第1574章

榮昭南 寧媛 第1574章

作者:小知青太彪悍,京院榮少他超愛 分類:都市 更新時間:2024-05-09 20:41:52

-文思院的一處院子內,主掌文思院及各工坊的管事太監張省聲,正坐在正房廳上處理著日常事務。

就在正房門外的庭院內,十多名各處工坊的管事,正肅立在那邊,等待著房內傳話的小太監叫到自己的名字,好進門進行每月一次的彙報。

張省聲穿著一身嶄新的蟒袍,臉龐雖然看起來比從前瘦了一圈,但是一雙眼睛卻顯得更為有神了。

這一年來獨擋一麵的管事經曆,讓原本性子還有些拘謹的他,現在也慢慢變得氣勢十足了起來,頗有幾分大人物的感覺了。

現在在他手下的那些下屬,早就淡忘了一年前,這位都知監副管事太監,隻不過是宮內最低階層的灑掃太監的事了。

當張省聲翻看手中的賬本時,坐在他下手的棉紡織工坊管事,隻敢半個屁股挨著座位,戰戰兢兢的虛坐在那裡,等待著張省聲的發問。

合上了賬本之後,張省聲抬頭看著這名管事不緩不急的問道:“年初一擔原棉還不到一兩,現在卻漲到了一兩五、六錢了。就算今年京畿附近受了旱災,保定、大名、山東這些地方可冇有遭災,這棉花的價格正常嗎?”

下方的管事趕緊起身小心的回道:“回公公,保定、大名、山東雖然冇有受災,但是今年南方杭嘉湖地區遭遇了海溢。

北方之棉多出產於山東、河北、河南交界之地,但是南方種植棉花最主要的產區,還是在杭嘉湖平原上。

這杭嘉湖平原被海水這麼一淹,南方今年的棉花產量頓時少了3、4成。

再加上文思院年初研發的軋花機器,造價便宜不說,其效率可抵數十人之功。

而且據小的聽說,浙江那邊有人拿文思院的軋花機改成了水力驅動之後,這改進後的機器比我們原版的效率,更是提高了數倍。

以往從原棉到織成成布,最耗人工的環節就是剝棉籽和紡紗,現在這兩步驟都提高了數十倍和十多倍,這省下的人工費用,自然就能填補到原棉的價格上去了。

是以現在原棉價格一路高漲,不過小人也計算過,現在皮棉也漲到了3兩9錢每擔。仔細算起來,我們實際上還多賺了些。不過到了明、後年,新投資建設的棉紗工坊建立起來,恐怕現在北地的棉花,將滿足不了京城棉紗工坊的需要了。

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有,京城棉紡織業生產出來的棉紗,京城織布工坊最多也就能消耗十分之二、三,其他都必須運到蘇州、鬆江出售。

但是這些地區的織戶,嫌棄我們的棉紗質量不如他們手工紡的好,老是要壓低棉紗的價格。小人以為,如果不加快對織布技術的改進,恐怕我們就要受製於蘇、鬆地區的布商了。”

張省聲聽完之後,隻是沉默了片刻,便對著這位吳管事微微點頭說道:“你是下了功夫了,你且坐在一旁等一等。”

他很快把頭轉向了門口伺候的小太監說道:“先讓鐵路機車製作工坊的管事,和水泥製作工坊的管事進來,雜家想先聽他們的彙報。”

兩名穿著綠色官袍的低階官吏,在小太監的叫喊中,一前一後的走入了廳內。他們坐下之後,便開始向張省聲倒起了苦水,兩人的煩惱倒是相當的不一致。

管理鐵路機車製作工坊的錢管事是一肚子怨氣,原本馬拉鐵路是文思院所研發出來的,但是很快就被軍器監給攔截了去。

眼看著山西地區即將鋪設數千裡的鐵路,價值數百萬兩的大工程,就這麼落入到了軍器監手中,他實在是有些不甘心。

然而即便是他再不甘心,現在也冇轍。雖然文思院同樣有修建鐵路的技術,但是鐵路上奔跑的車廂軸承和鑄鐵車輪,現在還隻有軍器監能造。

而製作鐵路所需要的大量鋼鐵原料,現在也同樣掌握在軍器監手裡。這使得軍器監名下的鐵路修建所,完全霸占了整個鐵路修建的市場。

至於文思院名下的鐵路技術研究所,就隻能為軍器監提供一些零星的產品。看著彆人吃肉,自己隻能喝湯,這讓研究所內的人員們都很不滿意。

再怎麼說,軍器監也是在他們的研究基礎之上,建立的鐵路修建所。現在仗著他們對鐵料的控製權力,吃起了獨食,這真正是不可容忍了。

所以這名管事藉著抱怨,向張省聲請求,文思院自己開發一個煤鐵礦基地。隻要有了鐵料的供應,文思院就能自己承接鐵路建設,而不必再看軍器監的眼色。

張省聲聽完後,不動聲色的向他問道:“那麼你覺得,哪裡的煤鐵礦適合我們投資建設呢?”

這名管事馬上胸有成竹的說道:“公公,下官是山東博山人,據下官所知,這淄博境內金嶺鎮一帶自古以來就有采礦冶鐵的風氣,地下礦藏不可計數。

而且相鄰的博山就有煤礦,按照新式冶鐵法,有煤有鐵礦石就能鍊鐵。如果能夠在淄博成立一家冶鐵廠,那麼文思院的用鐵也就不用再去求人了。”

這位管事的提議倒是讓張省聲有些心動了,文思院所用鐵料大多來自於通州倉,乃是各地的鐵課。

這些鐵料最大的問題就是雜質含量不一,但凡要使用,還需要精煉一遍。但是文思院可冇有精煉爐子,隻能請軍器監幫忙精煉。

若是平時自然是冇什麼問題,但是隨著軍器監的任務越來越繁重,他們就不怎麼樂意替文思院乾這種苦力活了。

甚至於,孫元化藉口通州倉鐵庫中的鐵料質量不純,請崇禎直接把這些鐵料撥給軍器監作為二次精煉的原料了。

孫元化的做法,讓文思院連生鐵來源都斷了去,想要使用鐵料,反而要向軍器監購買,或是在市場上高價收購了。

雖然文思院轄下的各工坊盈利不錯,加上軍器監還需要文思院屬下的水泥工坊提供水泥,因此不敢掐斷文思院的鐵料供應,但是拖延上幾天的事,還是時有發生的。

看到張省聲皺眉不語,錢管事趕緊向管理水泥工坊的趙管事使了個眼色,趙管事頓時也對張省聲叫起了苦來。

“…這西山水泥廠日產普通水泥15噸,京城水泥分廠生產的新增火山灰水泥,不過每日5噸多的產量。

但是軍器監仗著修建京西鐵路的便利,硬生生的拿走了二分之一的產量,再加上供應給工部的份額,我們文思院自己倒是什麼都冇落下了。

我文思院在天津修建的新工坊、塘沽碼頭等工程,同樣也急需水泥啊…”

張省聲突然挑了挑眉毛,似笑非笑的打斷了他問道:“該不會,你也想在淄博修建一家水泥廠吧?”

趙管事的聲音頓時低落了下去,他小心的看著張省聲說道:“公公,這京西鐵路畢竟不在我們手上,就算是開通了鐵路之後,我們文思院在西山的工坊也要受製於人。

玻璃工坊倒還好,反正數量不大,價值也挺高。但是這水泥完全是以量取勝,若是被人卡住了運輸,我們到頭來豈不是白辛苦一場麼。

淄博那個地方,不僅僅有煤礦、鐵礦,這製作水泥的石灰石同樣儲量豐富。而且下官聽說,製作玻璃的原料同樣不缺乏,如果能在淄博經營一番,則我文思院今後總算是有個根基了。”

張省聲思考了許久,便轉頭對著身邊的小太監說道:“去取大明輿圖過來。”

小太監取來的大明輿圖,攤開放在了他左側的方桌上,張省聲目視良久之後,便招手讓幾名管事上前來看圖議事。

“這淄博西北雖然就是海岸,但是此處海邊未曾聽聞有什麼良港啊,要是往西過濟南到臨清入大運河倒是條路子。

但是現在大運河本就運力緊張,我們和漕運搶運河航行的運力,恐怕到時候外朝會有所不滿吧?”張省聲猶豫不決的向著三名屬下問道。

趙、錢兩名管事互相看了看,不由上前指著地圖說道,“公公,何不修建一條天津-濟南-淄博的鐵路。如此一來,既不用擠占運河的運力,還能讓文思院自己控製一條鐵路。還可以分擔德州到天津運河航運的壓力。”

張省聲頓時搖頭否定道:“這可是將近千裡的鐵路,按照現在的鐵價,每裡鐵路造價起碼在600兩,整條鐵路花費超過60萬兩,再加上投資礦山工坊,總數不會低於150萬兩。

文思院名下各工坊今年的盈利,也不過才35萬兩,扣去再投資部分,現在也就15萬兩的餘錢,也就是總投資的十分之一數目,剩下的錢我們去哪籌?”

看著趙、錢兩位管事突然啞口無言,一直沉默的吳管事突然開口說道:“公公,如果這條鐵路不從淄博過濟南北上,而是直接過青州、濰縣、高密至膠州,則路途不僅可以縮短一半,且還可以從膠州出海。

從此處乘船南下,可達鬆江、寧波、福州、廣州、台灣,北上可到天津、**、日本各地。

且棉花產地在淄博以西、以北,但是濰縣民諺雲此地:二百隻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繡花機,十萬織布機。若是鐵路能連到此處,我們正可大力推廣棉花種植,然後放在濰縣進行最後的加工。

至於投資問題,公公何不向陛下建議,把水泥配方放出去。現在市場上每噸普通水泥都高達60元,可是依然有價無市,因為我們根本生產不了這麼多。

自六月開始,不知有多少商人上門,希望能夠向文思院購買水泥配方,我們何不把普通水泥的配方賣出去呢?

燒製水泥必須要有煤,雖然我們控製不了開灤煤礦。但是這博山煤礦如果控製在手中,鐵路修好之後,膠州灣出海到南方,可比天津出海去南方近的多。

我們可以用博山煤礦作為抵押,向銀行再借貸上一筆,想來這修建鐵路的費用,開辦礦山、工坊的費用,應當是不欠缺了。”

張省聲猛的抬頭看了一眼吳管事,突然大笑著說道:“好,說的好,吳南坊你回去擬上一篇條陳。雜家去向陛下進言,若是此事能成,雜家必然舉薦你全盤主持此事…”-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