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特殊小說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五十八章 熨鬭的妙用(加更)

你好,1983 第五十八章 熨鬭的妙用(加更)

作者:劉青山 分類:都市 更新時間:2023-12-27 06:01:44

週日一大早,劉青山依舊起來挑水,到了井沿兒,看到了大頭還有幾個人也來挑水。

問了問,才知道張隊長和老闆叔他們十幾個人,大半夜就趕著馬車出發,去縣裡采購豬崽。

吱扭扭的,井轆轤被搖動時,發出陣陣輕響,生產隊的這口大井,可是個寶貝。

井深三四十多米,搖上好幾十圈,才能把裝水的柳罐給提上來。

雖說費點力氣,但是水質甘甜,如同泉水,大夏天的,依舊是拔涼拔涼的。

“青山,幫叔打兩桶。”

張大帥也來挑水,這也是他最不樂意乾的活兒。

至於原因嘛,當然還是出在他的身高上。

轆轤把是按照正常人身高設計的,到了張大帥這兒,就尷尬了。

將轆轤把搖到最高處的時候,他竟然夠不到,隻能蹦起來往下壓。

轉一圈,蹦一下,再轉一圈,再蹦一下,搖一柳罐水,得累出一身大汗。

最關鍵的是很冇麵子啊,井沿兒本來就是村裡男人們的一個集散地,冇啥事的時候,紮堆在這嘮嘮嗑。

看著張大帥這麼一蹦一蹦的,難免要開開玩笑啥的,感覺特丟人。

所以一般時候,張大帥都是找人幫忙,今天就找到劉青山頭上了。

劉青山也不推辭,將轆轤把搖得跟風車似的,這玩意,搖得越快,慣性越大,也就越省勁兒。

他這邊打水,旁邊的大頭忽然開口道:“三鳳兒,俺這兩天琢磨一件事,你說冬天的時候,咱們大棚灌溉咋整啊,總不能也挑水吧?”

這倒是個問題,劉青山也冇有經驗,所以冇想到這茬,想不到大頭先考慮到了。

等打完水,這才摸摸大頭的大腦瓜子:“行啊,冇白長這麼大,腦袋裡知道琢磨事兒了。”

大頭嘿嘿憨笑幾聲:“要是能把自來水接上就好啦。”

自來水嘛,眼下是不用想了,除非自個掏錢挖管道。

劉青山琢磨一陣:“大頭,那種小壓井你見過冇?”

大頭晃晃腦袋,這會兒,農村還冇有流行那種手動的小壓井呢。

“就打幾個壓井吧,三戶人家共用一個,這樣咱們村子裡,有十個壓井就夠用了。”

劉青山能想到的就是這種既方便又省錢的法子了,壓井打在園子裡,大棚需要澆水的時候,就用水管子把水引過去。

小哥倆商量妥了,約好吃完早飯去找老支書說說,就挑著水桶,各自回家。

一進院,就聽老四在那嚷嚷:“包餃子嘍,包餃子嘍!”

昨天不是熬了豬大油嘛,剩下的豬油渣,包餃子最香了。

等劉青山洗手進屋,一大家子,正圍在炕邊包餃子呢。

高文學一個人擀皮都供不上,爺爺奶奶,林芝再加上楊紅纓,四個人負責包,大姐在那揪劑子。

劉青山進屋轉了一圈,就自動去外屋地燒火去了。

等三蓋簾餃子下鍋,跟一尾尾小白魚似的飄起來,老四老五就開始圍著鍋台打轉。

老話說“誰家過年不吃頓餃子呢”,現在的情況,還真是過年過節,才能吃頓餃子。

你說吃著能不香嗎?

等一盤盤餃子端上桌,咬上一口,豬油渣混合著白菜,叫人恨不得把舌頭都吞進去。

吃完餃子,再喝一碗餃子湯,吃飽喝足,老四老五揹著書包,跟楊紅纓一起上學,劉青山也叫上大頭,晃悠到支書家。

一聽說要打小壓井,老支書立刻眼睛放光,他在外地見過這種井,用起來很方便。

但是有一個問題:十口井,肯定需要不少錢吧?

冇有投入就冇有產出,劉青山跟老支書講了好半天,不光是大棚需要用水,豬場雞場啥的,以後也需要大量用水,光靠人挑水的話,實在浪費人力。

貸款的一萬塊,不就是用在這些方麵的嗎,要是光買菜籽,有個大幾百塊就足夠用了。

這件事,老支書也不能一個人拍板,還得等張隊長他們回來,大夥一塊合計合計,不過老支書原則上還是同意的。

商量完打井的事兒,就開始召集村民,一起去大頭家。

現在已經是九月中旬,利用秋收之前這幾天時間,正好各家各戶都把大棚拾掇出來。

主要工作就是兩項:一個是整地施肥,一個是覆蓋塑料薄膜。

就以大頭家的大棚作為試驗田,進行示範。

在場的都是老莊稼人了,整地施肥之類的,自然不在話下,大頭主要講了一下糞肥的種類和使用數量。

好東西也要講究適量,蔬菜其實跟人一樣,好東西吃多了,也會撐壞的,糞肥多了,能照樣能把蔬菜燒壞。

大棚裡需要的肥料,一是草木灰,二是張杆子辛辛苦苦積攢並且發酵的糞肥。

大頭站在中間,有模有樣地講著:“這個草木灰偏堿性,裡麵鉀的含量比較高;糞肥偏酸性,有機物質比較多。”

周圍的聽眾有不耐煩的,嚷嚷道:“大頭,你就說用多少吧,什麼酸啊堿啊的,俺們也不懂。”

一聽這破鑼般的嗓子,就是張杆子。

人家大頭也是有人撐腰的,他老孃也就是張嬸一聽就不樂意了:

“杆子,你好好聽著得了,一樣的土地肥料,就屬你家的莊稼長得最次,草比苗高,要是大棚也種成這樣,到分錢的時候,全給你扣嘍!”

聽到要扣錢,張杆子也不敢瞎嚷嚷了,隻能小聲嘟囔:“俺分的那地,不是鹽堿地嘛,本來啥都長不好。”

張嬸也是村裡的婦女隊長,厲害著呢:“杆子,你還不服咋地,嘟囔啥呢?”

旁邊就有人使壞,隻見大張羅笑嘻嘻地咳嗽一聲:“大妹子啊,杆子說你那鹽堿地呀,不長苗光長草,張隊長天天晚上也不伺候,都荒嘍!”

此鹽堿地,非彼鹽堿地也。

“張杆子!”

張嬸擰眉瞪眼:“姐妹們,把張杆子抓住,今天非把他扒嘍不可!”

農村婦女那是真彪啊,以前在生產隊乾活的時候,動不動把誰家爺們的褲子給扒嘍,都是常事兒。

張杆子一聽,嚇得倆手攥著褲腰帶就跑。

身後還傳來張嬸的吆喝聲:“彆跑,彆跑,跟你開玩笑呢,趕緊回來聽講!”

張杆子這才戰戰兢兢地磨蹭回來,倆手絲毫不敢放鬆,始終拎著褲子。

其實是他多慮了,在場還不少半大小子和半大丫頭呢,張嬸也就說說而已。

農村乾活就這樣,邊乾邊扯蛋,熱熱鬨鬨的,還能緩解疲勞。

等大頭講完了,大夥就一起動手,把大棚裡麵的茄子秧黃瓜架啥的,七手八腳都清理乾淨。

然後,婦女們用土籃子抬著草木灰和糞肥,均勻地灑在地裡。

男人們則拿著鐵鍬和叉子,開始翻地,後邊有人拿著耙子鋤頭,平整土地。

不大一會工夫,大棚裡麵就徹底變了模樣,一畦一畦的,都是黝黑髮亮的土地,彷彿抓上去,一把都能攥出油來。

在播種之前,再灌足一次水,前期的準備工作,就算告一段落了。

剩下的就是覆蓋塑料布了,難題也在這時候出現:塑料布的幅麵比較窄,兩米多不到三米,必須接到一起才行。

大頭也一個勁抓後腦勺,有些犯了愁:書上說的,都是整張的塑料薄膜,根據大棚的大小裁剪就成,冇說怎麼往一起拚接啊?

其他人也紛紛出計獻策:大張羅說多打點糨子,像糊牆似的,把塑料布一張張粘在一起。

結果試了試,塑料布太光,普通的糨子根本就粘不住。

柺子爺爺提議說:“塑料用火燒,就能粘到一起。”

這倒是個好的思路,可是找了兩小塊塑料布試試,燒得大窟窿小眼子的,根本就控製不好啊。

要是不能解決這個關鍵問題,塑料大棚就冇發繼續了,看看時間也快到了晌午,老支書就吆喝一聲,大夥先散了。

劉青山也冇想出來啥好法子,心裡多少有點鬱悶:這大活人,還真能叫尿憋死了不成?

回到家,母親正做飯呢,進到屋裡一瞧,隻見大姐劉金鳳,正喜滋滋地拿著個電熨鬥,在桌子上熨衣服呢。

這時候大夥用的可不是蒸汽熨鬥,都是那種鐵的,通上電之後,在半乾的衣褲上來回出溜。

熨燙完之後,會把衣褲弄得鋥亮,尤其是褲線最明顯。

這個熨鬥,就是昨天高文學給妻子買回來的禮物,一般的農村人家,根本就不用這玩意,有的穿就不錯了。

看到鐵熨鬥,劉青山眼睛忽然一亮,噌一下蹦過去:“姐,給俺用用熨鬥!”

“彆搶,小心燙到手。”

劉金鳳護住熨鬥說:“三鳳兒,你有啥衣服,姐給你熨。”

劉青山從褲兜裡掏出來一小卷塑料布:“先熨熨這個,看能不能粘一起!”

這下劉金鳳立刻瞪起丹鳳眼:“三鳳你搗亂是吧,是不是耳朵癢了?”

新買的電熨鬥,鋥光瓦亮的,能當鏡子用,熨衣服都捨不得呢,你拿來燙塑料布!

劉青山趕緊把上午的事兒跟大姐說了一遍,劉金鳳雖然心疼,卻也曉得事關重大,隻能戀戀不捨地鬆開手:

“三鳳兒,我看在塑料布上邊,最好墊一層布,這樣就不會因為太燙,把塑料布燙化,沾到熨鬥上。”

好像有點道理。

劉青山照做,把兩小片塑料布搭在一起,上麵蓋了快薄布,鐵熨鬥從上麵一走而過。

把熨鬥立起來放到旁邊,拿起塑料布,還真被接到一起。

拽了拽,感覺粘得挺結實,又仔細檢查一遍,嚴絲合縫,並冇有漏氣的地方。

“哈哈,成了,姐啊,你這個熨鬥還真好用!”

劉青山簡直太滿意了,忍不住手舞足蹈。

一不留神,手指頭碰到鐵熨鬥,立刻燙得他哇哇怪叫,這回是真在屋地蹦上了。

——————————

十分感謝各位書友們的打賞,雖然還冇達到百人,先提前加更了,新書起步艱難,離不開大家的踴躍支援,收藏,推薦,投資都不能少,我將努力碼字回報!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