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特殊小說 > 都市 > 海彤戰胤免費閱讀筆趣閣 > 第2388章

海彤戰胤免費閱讀筆趣閣 第2388章

作者:閃婚老公是千億首富 分類:都市 更新時間:2023-08-17 12:50:39

-當總旗溫道臨確定了這隻龐大的船隊是從日本返回的自己人後,方纔下令讓自己的部下重新開始工作。

事實上他也是鬆了一口氣,雖然在炮台上工作的,除了專業的建築工人之外,還有協助工作的一個百戶編製。

但是直屬百戶不在現場,而手下又大都是冇有經過操練的新兵,若是來的真是敵人的話,他都不清楚這些部下在接戰時會不會一鬨而散。

站在炮台上的韓雲也鬆了口氣,看到這麼一隻艦隊出現在海麵上,他才發覺在此處修建炮台的必要性。

一直以來,他都認為在大沽口修建炮台並不是那麼的迫切,堡壘應當修建在西北、東北的邊塞上,防禦東虜和西邊敵人的陸上進攻纔是。

不過當看到海上的船隻如同在平原上奔跑的馬匹一樣靈活時,他才悚然而驚的發現,這些船隻上如果裝上大炮的話,就是一座海上的堅城。

如果冇有入海口的防禦體係,裝著火炮的船隻就能沿著海河侵入內地,而津門不守則敵軍可以長驅直入京城之下。

韓雲首先想到的就是,如果建奴意識到這點,修建船隻從海上繞過寧錦防線,那麼耗資億萬修建而成的寧錦防線,就成了虛耗無用之物。

有了這種直觀的認識,韓雲對於炮台的作用,又加深了一層理解。

盧九德等人的船隊沿著海河向著天津衛前進著,濱田佐助站在船頭,看著海河兩岸的風光。

和他印象裡明國的富庶傳聞不同,海河兩岸的荒涼景色,還不及長崎和平戶,這不由令他大感失望。不過海河兩岸一望無際的平原,卻是日本看不到的景象。

“唐人還真是浪費啊,如果在日本,這麼平坦的土地早就被大名們開發出來了吧。”濱田佐助不由對著同伴感慨道。

他的同伴也下意識的附和道:“是啊,想當初江戶不過是一個沼澤環繞的小漁村,在權現殿的開發下,現在已經成為了日本最為繁華的城市。

這裡的環境可比江戶好多了,但是唐人居然就任由土地這麼荒蕪著,看起來唐人的農夫不及我們日本農民勤勞啊…”

這隻船隊後半部分的船隻,在進入海河不久就在葛沽停了下來。從大沽口上船的一名總旗在此處上岸,不久他便帶著一隊人返回了。

負責組織運輸東江鎮烈士遺屬、傷殘軍士還有一些戰爭遺孤的遊擊金銘下了船,他同來人在岸邊商議了一會,便下令讓十幾艘船上所載送的1000多東江民眾開始下船。

隨後金銘召集了,各船上30多個頗有威望的人士,然後對著他們說道:“各位父老,根據陛下的安排,你們就將被安置在這裡。我身邊這位張百戶,就是負責接受安置各位的官員,今後如果你們遇到什麼麻煩,可以找他解決。”

一名少了左手的中年人頓時不忿的說道:“金遊擊,這裡是葛沽,我曾經在這裡呆過一段時間。這裡的土地根本就不能耕種,最多也就是種種高粱而已。

我們這些人裡大半都是婦孺,剩下的一小半也以老弱傷殘居多,你讓我們住在這裡,今後我們將靠什麼生活?難道朝廷接我們回來,就是想要餓死我們嗎?”

這位中年人的話頓時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鳴,當場麵看起來有些失控的時候,負責東江移民的百戶張世博,頓時上前一步,攔在了遊擊金銘之前搶先說道。

“各位父老先彆著急,先聽我說完朝廷對各位的安置,大家再提出問題好嗎?”

張世博聲音洪亮,語氣又相當的真誠,這些東江民眾們互相看了看,便暫時安靜了下來,想聽聽這位安置他們的官員想要說些什麼。

張世博清了清喉嚨,注視著這些東江民眾的神情說道:“大家應該知道,以往朝廷對於入關的遼東難民的安置,一向都是采取分散安置,且都安排在窮鄉僻壤,少有安排在京畿附近的。

一來是關內承平日久,能夠開發成良田的土地早就開發完了,基本上已經冇有什麼連成一片,可以開出良田的荒地了;

二來是朝廷上的當道諸公,考慮到一旦入關的遼民聚整合團,比較容易和當地百姓發生衝突,到時雙方不斷械鬥,反而有礙朝廷後續對於遼民的安置。

但是陛下認為,東江諸位同其他遼民不同,是為國家立過功勞的,朝廷理應讓各位過的更為舒適一些。”

張世博說道這裡稍稍停頓了下,他注意到圍著他的東江民眾,臉色終於變好了些,他才繼續說道。

“陛下知道這批遷回大陸的民眾多為烈屬和負傷的軍士,也就是說都是家中缺乏壯勞力的家庭。如果把各位安排到鄉下去種田,各位最多也就是混個溫飽而已。

且這次遷移東江民眾的工作,在時間上安排的較為倉促,如果要在交通不便的鄉下建造房屋,等到大家人到了,房屋也建不了幾座。

因此陛下才決定把大家安置在葛沽,這裡原本就有海防營的屋舍,隻要稍稍加以修繕,就能安頓下數千人。且地處海河邊,運輸建材也相當方便。

這樣大家一下船就能入住了,我在這裡可有向大家保證,今天晚上大家就能住進房子離去,不用露宿荒野。”

張世博的話語終於打消了,這些民眾心裡的一些焦慮。他們雖然很高興能夠從東江鎮返回大陸,但是心裡也存在著對未來生活的隱憂。

現在一個橫在他們眼下最要緊的問題,上岸後住在那裡,就這麼輕描淡寫的被解決了,也算是解去了當下的麻煩。

“但是,就算是這裡能解決住的問題,我們今後不種田的話,要靠什麼吃飯呢?”一名頭髮花白的老人,有些吞吞吐吐的向張世博抱怨道。

另一名老人突然張口說道:“這裡靠近海邊,要是張百戶能給我弄一條小船的話,我倒是可以下海打魚去。”

隨著這名老人開始,一些人都開始想著讓張世博給他們準備些工具,好讓他們憑藉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

張世博打斷了他們的討論,然後趕緊說道:“諸位有自力更生的想法這很好,不過陛下並不是把各位丟在這裡就不管了。

陛下的意思是,葛沽上接運河,下承渤海,正是海河交彙之所在,也是交通便利的要道。

如果在這裡修建幾個工廠,不僅能夠吸納東江遷移來的民眾,還能通過低廉的水運降低生產成本。這樣,雖然各位冇有田地可以耕種,但是也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那麼陛下開的工廠要製造什麼呢?我們會的東西可不多啊。”

張世博回答道:“製作軍中的衣服和鞋襪,以往軍士的衣服都是發下布匹和棉花,然後自己製作。

陛下認為這樣非常不妥,應當發放成衣,才能避免部分不會製衣服的軍士也能穿上新裝。

而且天津位於海邊,一向有魚鹽之利,陛下還打算在此處建立一座食品加工廠,利用海邊曬製的鹽和漁民打上來的海產品,製作便於儲存的食物…”

在張世博耐心的解釋下,這些東江移民終於解開了心頭不安的情緒。而當他們走進為他們準備好的房屋內,看到一個裝滿了粟米的陶缸放在屋角時,這些東江移民們頓時找到了家的感覺。

原本葛沽的海防營營地能夠住下3000多人,但是因為年久失修,修複後能住人的房間也就2000人左右。

為了能夠安排後續的移民,張世博精打細算的隻拿出了一半的房間。基本上一個家庭分得兩間房子,兩家共用一個廚房,而一個院子住了4-5家人,廁所、洗浴間共用。

給這些東江移民分配了房間之後,張世博便開始建立移民中的基層組織。每個院設一名院長,主要是負責院內和院門口的公共區域的衛生工作,並傳達移民管理的一些公共政策。

此外院長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協助他派出的**員,登記這些移民在遼東的原籍和過往經曆,還有他們的文化程度、工作技能等。

然後是每五個院設一乾事,每十個乾事設一總乾事,而這些總乾事就是協助他治理移民營地的助手。

雖然這種組織形態看起來還很粗糙,但是卻讓張世博能夠把他的權力影響到每個人身上去,而為每個移民設立的檔案,更是讓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瞭解了這些移民的過往。

而用這些遼東人推選出來的人員去管理這些遼東移民,也讓他的命令可以暢通無阻的執行了下去。

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海防營營地內的遼東移民就適應了新環境,真正的安定了下來。而海防營也成為了海澄莊。

原本一些朝廷官員擔心的事情,在海澄莊都冇有出現。於是這種在崇禎建議下設立的,城市街道基層管理辦法,開始在各移民點及北京、天津等城市推廣開了。

在海澄莊安置的遼東移民,除了那些殘缺不全的家庭之外,還有80多名14歲以下的孤兒。在物資不充沛的東江鎮,失去了父母、親族照顧的孤兒,如果不是馬上被人收養,很快就會在某個角落默默的消失。

是以這次在東江鎮,收容到的孤兒數量非常少,且這些孤兒中還大多以女性為主。在東江鎮男子隻要過了16就能上陣,不少軍官喜歡收養一些半大的男童作為養子,隻要長大了就是對自己最為忠心的親衛。而未成年的女性,在東江鎮顯然隻是一個包裹而已。

張世博對這些孤兒也有些束手無策,最終還是打了一個報告上去。幾日之後,這些孤兒就被接去了京城,被皇後殿下收養了起來。-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