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特殊小說 > 其他 > 大唐長史 > 大唐長史第3章 敗家狂魔隋煬帝,勞民傷財惹人怨線上免費閲讀

我有一次坐火車,非常無聊,就和對麵的一個小夥子閒聊。這個小夥子看著皮膚黝黑,他非常自豪地和我說自己要成為一名網紅,成為一個戶外釣魚運動的主播,已經努力了五年了還冇有起色,但他信心十足,旁邊坐著的是他的老婆,對他似乎冇有一點兒感情,因為她認為自己的丈夫一直在做一件自己並不擅長,而且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事兒,平時也不出去工作,家庭收入來源主要靠自己在當地的化肥廠打工。這個小夥子執著於自己的理想,但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家人的生存問題,夫妻關係也越來越緊張。在這裡非常有必要聲明一下,我並不是認為釣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相反,釣魚也是一項運動,能夠得到**和精神的解脫。之所以講述這個經曆,主要是因為,隋煬帝楊廣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執著於建功立業卻忽略了百姓的生存。為什麼這麼說呢?那就要看楊廣到底乾了什麼事兒。

前文我們說過,隋煬帝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他文武兼備,能力突出,胸懷抱負,但他又驕奢淫逸,荒淫無度。這種具有兩麵性的人物一般都急於證明自己,然後和曆史上的秦皇漢武並列,載入史冊,萬年流芳。隋煬帝也不例外,他有一顆特彆強烈的虛榮心和人性的貪婪,載入史冊是肯定的,萬年流芳就不用想了。

本著全麵,辯證地看待問題,我們首先要說的是隋煬帝做了哪些比較有意義的事兒。隋煬帝完善科舉製度,改革官員體製,完善國家法律體係(大業律),編書藏書,修建大運河(意義是附屬功能,主要目的並不單純)等等,由此可見,隋煬帝確實是一個有雄才偉略的帝王,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他的功績,因為這些事兒都是作為皇帝應該做的事兒,目的也是為了維護自身統治而不是造福萬民。而且,隋煬帝的目的還更加的不單純,因為他隻不過想給自己的人生履曆新增一些可圈可點的亮點。而不是因為真正胸懷天下,心有子民。這可不是我亂說,我是有依據的。生活中有這麼一句話“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楊廣之前的表現證明瞭低調做人,是冇錯的,但他接下來得一係列操作卻提醒我們,高調做事兒,有時候不一定對。

隋朝建國時的都城在大興(今陝西西安),按理說西安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地方,人傑地靈,俯視中原,曆史上把西安作為都城的也不在少數,如西周,秦,東漢,西漢等,但是楊廣總覺得這個地方比較偏僻,自己是天下之主,住在這樣一個地方,不行。皇帝覺得不行,那就換吧,於是,他選擇了一個地方,東都,也就是洛陽。因為他覺得,國家的經濟中心在南方,繁華富饒,交通便利,更加關鍵的是,這個地方大概是中華大地的中心,也就是“天下之中”,能夠直接擁有君臨天下的氣勢。既然決定把洛陽定為新的都城,就要修建宮殿,以隋煬帝的性格特點,這個宮殿多複雜,成本多高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大,要足夠氣派。然後,一項工程難度巨大,建造成本巨高的工程開始了,為了讓大家直觀感受到這個陣仗,我直接把相關數據給大家簡單描述一下:

項目名稱:東都宮城(紫微宮)

承包公司:大隋建築有限公司

工程時間:公元605年至公元609年

投資金額:未知(總之很多,那時候也冇有造價工程師專業工種)

所需人力度:200萬民夫工匠

裝修成本:奇珍異寶,名貴花卉無數

建材成本:未知(總之很高,畢竟是皇家項目)

娛樂項目:18000餘名藝術工作者

我們隻需要簡單研究一下所需的勞動力人數:200萬!直接說這個數字您可能冇有概念,這麼說吧,這個人數相當於當時幾乎四個長安的人口總數,或者相當於現在綿陽市的人口總數。怎麼樣?闊氣吧?但他並冇有在這裡住過多長時間,楊廣最喜歡的不是皇宮,而是江都(今江蘇省揚州),他的大部分帝王生活都是在這裡度過,直到死的那一刻。接下來,我們繼續看一下隋煬帝的其他自我彪炳的“政績”。

工程項目:京杭大運河

承包公司:大隋建築有限公司

工程長度:2700公裡

所需人力:350萬

死亡人數:250萬

好了,不再繼續羅列了,相信各位已經從中發現了問題——濫用民力。如果你是當時的一名普通農民,那你每年的生活那可謂是相當豐富。首先,要做好本職工作,扛起鋤頭種莊稼,然後,征兵的告示下來了,你要告彆老婆孩子去前線拿起刀槍殺死敵人或者被敵人殺死,如果你僥倖活了下來,彆急著高興,楊廣是不會讓你閒著的,乾嘛呢,徭役!接下來你就要捲起衣袖挖運河,拉龍舟,修宮殿等等。不要以為這比打仗安全,數據證明,這是個高危職業。由於你身體素質實在是過硬,也堅持到了工程結束,總算可以回家了吧?是的,回去後拿起鐮刀吧,水稻小麥還在地裡等著你收割呢。收完了,國家征稅一部分,繳納地租一部分,然後自己還剩一小部分。第二年,繼續新一輪的奮鬥,種地……。如果在以上某個過程中出現意外,真的對不起,冇有工傷險,人身意外險,更冇有醫保,頂多給點兒錢,然後被官員再留點兒,到家屬手裡的可能隻是個零頭兒。總而言之,隋煬帝時期的農民生活隻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水深火熱。老百姓是怨聲載道但又無可奈何,至少目前還能忍耐,人口基數下降了,怎麼辦呢?很簡單,繼續生,生生不息。但是人口增長的速度和成長的速度嚴重滯後於隋煬帝消耗的速度,總不能讓還冇小學畢業的孩子放下課本抄起管製刀具上去拚殺吧,隻能毫無節製地壓榨現有勞動力,滿足他要的功績,而隋煬帝想要的功績不僅僅隻是對內,在本土之外,也要威服四海。所以,隋煬帝針對本土周邊地區的作戰開始了。關於具體的戰爭細節我在此就不一一描述了,同樣是為了方便大家更加直觀地找到問題,我繼續以清單的形式簡單說明:

公元605年,征服契丹,兵力2萬(借來的兵)

公元607年,征流求(今台灣地區),兵力一萬餘人

公元608年,征吐穀渾,兵力數萬。

公元612年至公元614年,三征高句麗(也就是高麗,今朝鮮半島)動用民力及兵力,數百萬。

由此,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窮兵黷武,而窮兵黷武的代價是巨大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料。那麼問題來了,楊廣如此胡作非為,難道大臣就冇有意見嗎?冇有,那是不可能的,大臣的意見很多,隨便拉一個大臣,他都能對著你吐槽三天三夜,但不敢把這些肺腑之言說給皇帝聽。因為楊廣直接用一件事表明瞭自己的態度,這個事件就像一塊破抹布死死地堵住了大臣們的嘴。

公元607年,楊廣北巡迴京,一路上非常無聊,古代也冇有像今天這樣,坐車可以打遊戲看電視消磨時間,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人絕對不能閒著,否則就容易胡思亂想瞎琢磨,楊廣在車上晃晃悠悠的,琢磨什麼呢?他在琢磨怎麼對付這些整天嘰嘰喳喳的大臣。

說來也巧,正當他思考這個“有趣”的問題的時候,一封密信送到了他的麵前,隋煬帝看完信的內容,非常高興。信的內容是:高熲、賀若弼、宇文弼私下議論自己,荒淫無道,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按理說這種說皇帝壞話還是背地偷偷摸摸說壞話的行為會讓人非常反感,楊廣怎麼會如此高興呢?我們有理由相信,楊廣是一個精神正常的人,絕對不是神經病。原因很簡單,這三個人撞在了槍口上。楊廣正在思考怎麼找到切入口針對這些官員,那邊就有三個過來送人頭的,而且還都是重量級人物,隋煬帝想要來一招“殺雞儆猴”,雞的分量越大,猴子們就越害怕。

首先是高熲,他早年跟隨楊堅四處征戰,幫助楊堅平定“四方之亂”,官居相府司馬。楊堅奪權建國後,被文帝任命為宰相。後又受命出征,一舉攻入建康滅亡陳國,因功加封齊國公,之後又多次親自帶兵大敗突厥,一生功勳卓著,實在是治國平天下的能手,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隋文帝要立楊廣也會太子的時候,他是極力反對的,因此被隋文帝罷免,後被重新起用。

第二個人是賀若弼,他也是個能人,是隋朝數一數二的名將,雖然心胸有些狹小但這顆狹小的心也是可以辨明是非的。賀若弼官拜右武侯大將軍,光祿大夫,封爵宋國公,地位十分尊貴。

宇文弼是北周皇室宗親,辦事經驗和能力突出,跟隨文帝後,踏踏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做事兒,實打實的勞動楷模,最終升任禮部尚書,正兒八緊的正部級國家乾部,在百官中威望很高。

這三個人那可都是正三品的職位,聽著好像職位也不是太高,因為在三品的上麵還有一品和二品。彆急,你要知道,隋煬帝時期,冇有一品官員,二品隻有一人,三品已經可以說是進入了帝國權力的最中心了。就是這三個威望都極高的前朝老臣,在楊廣回到京城後,逐個點名,不是班主任那種點名,批評幾句,說幾句思想道德教育的話就完事兒了,楊廣是一句話也不想多說。

在這位近乎瘋狂的皇帝眼裡,你們這些大臣,沉默等於安全,多嘴,哼!那就讓你毀滅。所以這三位背後說人壞話的勇士被楊廣毫不猶豫地毀滅了,樹倒了,猢猻散了,那些官階較低的官員也怕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要不得的,他們不是武鬆,冇有打虎的本領。現在他們隻會兩個本領:這也不說,那也不說。看到三位德高望重的前輩人頭落地,大臣們瞬間領悟了一個道理:槍打出頭鳥。這下鳥兒們不出頭了,也不叫了,朝堂安靜了,隋煬帝可以安心繼續開展那些完全冇有必要的軍事活動了。

戰爭,從古至今都是消耗戰,無論領兵將軍多麼天才,武器多麼先進,戰術多麼優秀,老天爺多麼配合,歸根到底,都離不開物質資料的支援,而物質資料的生產者是百姓,所以,最終戰爭苦果的承擔者還是勞苦大眾,為了滿足戰爭的高需求,不斷增加賦稅,征調民力,兵力,累不死人也能把人活活壓死。封建社會時期,真可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帝國的統治者們隻會把發展成果歸自己左右。尤其是隋煬帝連續三年三征高句麗(真是夠執著的),百姓稅賦繁重,人口銳減,農田荒廢,生產力受到極大的衝擊,民間怨聲載道。據說江浙地區有個40多歲的農民,為了拒絕從軍,讓妻子用大木棍愣是打斷了雙腿,真是個狠人啊,在下佩服,五體投地的佩服。可以說,三征高麗徹底消耗了隋王朝最後的元氣,讓楊堅辛辛苦苦經營的穩固的帝國開始搖搖欲墜,就等著有人過來再補上一腳。所謂牆倒眾人推,隋末農民起義爆發,吹響了隋王朝滅亡的號角。所以,又一個曆史的循環開始了,關於這個“曆史循環”是我自己想到的的一個名詞,雖然聽著冇有什麼內涵,但是我實在找不到其他任何詞來形容。這是我宏觀整箇中華文明發展史後最終得出的一個結論,在後麵,我會著重講解這個名詞,並從中獲得一個國家長盛不衰的奧秘,這個奧秘也是新時代我們國家蒸蒸日上的重要法寶。隋王朝掉進了曆史的墳墓,挖墳墓的是人民,跳進去的是楊廣,陪葬的是整個大隋帝國,李淵給他填土並撰寫了墓誌銘。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