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特殊小說 > 其他 > 大漢之最強戰神 > 第六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

大漢之最強戰神 第六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

作者:李樂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3-12-30 12:53:49

李樂想著想著,忍不住嘿嘿的笑了起來。

甚至在腦海裡十分中二的大叫出來:“遍尋天下,但求一敗,你們一起上吧!”

正YY呢,突然就覺得一股溫熱的氣息撲麵而來,嚇得他趕忙睜開了眼睛。

卻見是白龍跑了過來,垂下頭來輕輕在蹭自己的下巴,溫熱的鼻息不時噴在自己的臉上,見李樂醒來,嘴裡立刻發出噅噅的歡快的低鳴。

李樂心中歡喜,顧不得去擦臉上的水,拍了拍他的腦袋,輕撫他脖子上的鬃毛,隻覺柔順得好像這世間最好的綢緞一樣。

也在這時,那名漢軍軍官又再次騎馬跑了過來,李樂拍拍白龍的脖子,白龍這才戀戀不捨又跑到後麵去了。

這時日頭已經漸漸西斜,天色很快就會暗下來,這軍官便乾脆下令紮營休息。

可能是因為之前遇到了北匈奴人的偷襲,這次紮營可說是非常認真了。

先是尋了一處靠近水源的平坦之地安營,接著又是挖掘挖掘壕溝和陷馬坑,又是砍伐樹木豎起柵欄。

那些胡人騎士不擅長做這些,就乾些撿柴的活,更多的則是策馬挎弓呼嘯著往天山方向林子裡打獵去了。

李樂則被扶著在一個坐墊上坐下,那漢軍軍官則坐在一塊石頭上,手裡拿過一根樹枝,一邊說著話,一邊在地上慢慢寫著字。

“小郎君可好些嗎?承蒙小郎君救助之恩,吾等冇齒難忘,請受耿武一拜!”

說罷就真的跪地長拜以表謝意,李樂連忙把他扶了起來,卻是激動得眼淚都快下來了。

謝天謝地,這人果然是認字的,總算可以無障礙交流了。

他也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寫道:“在下隨恩師雲遊四海,常年在極西之地遊曆,不識中原口音,還請勿怪。”

寫完這段話,確認他看懂後,李樂又在地上寫道:“敢問將軍,不知今歲是何年?此為何地,汝等要去何處?將軍可否邊說邊寫?”

“莫要再叫吾將軍了,在下隻是小小隊率一個,小郎君叫吾耿隊率就好。”

那軍官一臉驚奇的樣子,拿起樹枝一邊說一邊寫道:“今歲乃是永平十八年,此地為大漢之西域,卑陸國剛過,將至東且彌國,吾等這是在去往烏孫國的路上。”

“永平十八年?”

李樂一開始還冇反應過來,這個永平十八年是哪年啊?

但很快腦子一個激靈,曾經的記憶片段一下全連了起來。

這果然是東漢初期,這還真是一個冷門的年代,說起這段時期,人們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天命之子,流星雨、大風暴召喚者、大魔導師劉秀了。

而永平十八年,正是劉秀之子,東漢第二個皇帝劉莊的年號,比起他的老爹,這個劉莊在曆史上冇什麼存在感,這個時期比較為人熟知的人物,也就一個“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了。

但這個時代,最讓人感到震撼,讓人激盪萬分的,卻是另一個人,還有發生在他身上,史詩般的傳奇故事。

耿恭!十三將士歸玉門!

故事還要從一年前講起,因為王莽篡漢、天下大亂,西域都護府也因此丟了。

之前投降漢朝的匈奴也趁機反叛,並逐漸西進占領了西域。

後來光武中興,東漢建立,到漢明帝劉莊時又開始重新經營西域,先是在蒲類海擊敗北匈奴的軍隊,之後進兵平定車師,再次在西域設置都護府。

同時任命耿恭為戊己校尉,屯兵車師後部金蒲城,任命謁者關寵也為戊己校尉,屯守車師前部柳中城。

兩部各有兵馬數百,卻要防守在抵禦匈奴的第一線。

這應該是去年十一、二月的事。

匈奴自然不會輕易將西域拱手讓給漢朝,於是在今年,也就是永平十八年,匈奴人便開始大舉進攻留守西域的漢軍,首當其衝的就是耿恭所部。

先是在三月份的時候,北匈奴單於派左鹿蠡王率領兩萬騎兵攻打車師,耿恭派司馬領兵三百人前往援救,結果全軍覆冇,車師後王也被匈奴斬殺,繼而兩萬匈奴騎兵又將金蒲城圍得水泄不通。

耿恭先是親自登城作戰,把毒藥塗在箭上,喊話匈奴:“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隨後羽箭齊發,中箭的匈奴人看到傷口處血水沸湧,大為驚慌。

當時恰好出現出現狂風暴雨,耿恭軍乘機發起反擊殺敵甚眾,北匈奴震怖,相謂曰:“漢兵神,真可畏也!”於是解圍撤退。

之後因疏勒城邊有溪流可以固守,耿恭便率軍占據該城,七月,北匈奴再次前來圍攻疏勒城,並在城下堵絕溪流,耿恭在城中掘井十五丈,仍不出水。

將士們焦渴睏乏,甚至擠榨馬糞汁來飲用。

耿恭於是整衣拜天,或許是奇蹟,或許是巧合(溪水滲透過來總要時間),冇過多久深井裡果然有泉水湧出,眾人齊呼萬歲。

耿恭命令官兵在城上潑水給北匈奴人看,匈奴人見了,大驚,以為漢軍是有天神護佑,於是退兵。

但北匈奴仍不死心,一麵繼續在周圍放牧,一麵仍舊用重兵將疏勒城圍的死死的。

也在這個時候,西域諸國幾乎全都投降了北匈奴,天山以南的西域都護陳睦被焉耆和龜茲兩國聯合匈奴攻打,本人連同麾下兩千漢軍全軍覆冇。

與耿恭相隔不遠的友軍關寵也被北匈奴圍困在柳中城,不久城破,同樣全軍覆冇。

漫長的圍城仍在繼續,這時又傳來漢明帝駕崩的訊息,於是車師國再次叛變,投降北匈奴與其一起攻打耿恭所部堅守的孤城。

這個時候,整個西域北部就隻剩下耿恭率領的百十號人在苦苦堅守。

而他們麵對的敵人,卻至少有數萬……

好在車師後王夫人的祖先是漢人,經常偷偷為耿恭傳遞情報,又悄悄為疏勒城提供糧食軍餉。

不過她一個婦人的能力到底有限,匈奴之後又再次將疏勒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幾個月過去,城中還是不可避免的“食儘窮困”,於是“乃煮鎧弩,食其筋革”。

也就是像紅軍過草地那樣,實在冇東西吃了,就煮皮革鎧甲吃。

耿恭和士兵以誠相待,同生共死,所以眾人也就全無二心,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活活餓死,到最後就隻剩下了數十人。

北匈奴單於親自率軍前來,一定要讓耿恭投降,於是派使者去招降:“你如果投降,單於就封你做白屋王,給你美女為妻。”

高官美女,條件不可謂不誘人,但耿恭能被它誘惑麼?

出乎意料,耿恭竟然答應了:“既然如此,那你們就派個人進城來談談吧!”

北虜單於大喜,趕緊在軍中選了個能說會道的使者,讓他進城去招降耿恭。

更出乎意料的是,耿恭見到匈奴使者後,根本不給對方“能說會道”的機會,半句不羅嗦,直接將他推上城頭,當著城下匈奴單於的麵,迎頭就是一刀!

然後就在城上,對著匈奴的大軍,將屍體的肉割來烤著吃!耿恭用這樣的行動,把投降這條後路給完全斷絕了。

與其說是餓極了騙個“食物”進來,不如說是橫下一條心,誓死也要堅守孤城。

這就是一千年後,嶽飛《滿江紅》中“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來曆!

這就兩千年前,我們漢人先祖寧死不屈的勃勃血性!

北匈奴單於大怒,增派大軍圍攻耿恭,卻依然未能攻破城池。

也在這時,遠在萬裡之外的首都雒陽,朝廷終於忙完漢明帝的喪事,隨後漢章帝親自主持公卿會議,討論救援西域戊己校尉耿恭、關寵二部的事宜。

司空第五倫(第五是個複姓)的意見是不宜救,在他想來,朝廷接到關寵的求救信時,二部已經被匈奴重重圍困,路上走的時間,中間大喪耽誤的時間,再加上援兵趕路的時間,隻怕等援兵趕到,耿恭、關寵兩部早已屍骨無存了。

另一位高官司徒鮑昱卻站出來,竭力請求派出援兵:“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誠令權時後無邊事可也,匈奴如複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意思是說:將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為國儘忠,現在到了危難之際,朝廷卻不管他們了,對外是縱容了殘暴的蠻夷,對內是傷了那些忠臣良將的心!

若是我們不去救援,以後匈奴捲土重來,誰還願意為大漢賣命呢?

於是漢章帝被說動,在第二年正月的時候,七千漢軍在風雪中西出玉門關,進擊車師,攻打交河城(車師前部),斬殺三千八百人,俘虜三千餘人,北匈奴軍狼狽而逃,車師也再次投降漢朝。

這時關寵早已戰死多時,因為關寵部在耿恭部的南邊,關寵被圍的時間比耿恭還要短幾個月,連關寵都冇撐到援軍到來,大家一致認為耿恭所部存活的可能幾乎為零了。

又值數九寒冬,大雪封山,道路難行,於是統領援軍的秦彭、王蒙、皇甫援等將領都決定返回,畢竟他們不能為了這幾乎不存在的希望將全軍置於危險之地。

當時耿恭派去敦煌求援並領取寒衣的軍吏範羌正好在王蒙軍中,他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堅持一定要去疏勒城看看。

雖然大家都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但最後還是分給他兩千部隊。

於是範羌帶著兩千人經由山北之路去接耿恭,途中曾遇到一丈多深的積雪。援軍精疲力儘,僅能勉強到達。

耿恭等人夜間在城中聽到兵馬之聲,以為北匈奴來了援軍,大為震驚。範羌從遠處喊道:“我是範羌。朝廷派部隊迎接校尉了!”

城中的人齊呼萬歲,於是打開城門,眾人互相擁抱,痛哭流涕。

然而讓範羌冇想到的是,連同耿恭在內此時城中漢軍活著的僅餘二十六人。

次日,他們便同救兵一道返回,北匈奴派兵追擊,漢軍邊戰邊走。

這些人饑餓已久,再加上傷病,等三月抵達玉門關時,耿恭所部倖存的二十六人就隻剩下了十三人。

這便是漢家曆史上有名的十三將士歸玉門的故事!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