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特殊小說 > 都市 > 榮昭南寧媛小說 > 第1184章

榮昭南寧媛小說 第1184章

作者:小知青太彪悍,京院榮少他超愛 分類:都市 更新時間:2024-05-09 19:28:47

-郭允厚立刻說道:“長蘆鹽場發賣是發賣,鹽引問題是鹽引問題。兩件事豈能混為一談。要是要處理完鹽引再發賣長蘆鹽場,臣看那些順義災民大約都要變成白骨了,臣反對這個提議。”

雖然朝中官員和長蘆鹽場的鹽商有關係不多,但是和兩淮鹽場的鹽商有聯絡的官員卻有不少。

對於長蘆鹽場發賣之後,鹽商手中存餘的鹽引處理,頓時引起了這些官員的關注。

在大明除了一些特殊的事例之外,大多數官員做事一般都是循舊例。也就是說今日對長蘆鹽場鹽引的處置方式,日後也許就會用到其他鹽場鹽商手中的鹽引上麵。

因此,對於戶部尚書的這種強詞狡辯,大多數官員認為是不恰當的。

聽了許久之後,朱由檢終於說道:“朕已經聽明白了,不過朕同意郭尚書的意見,發賣鹽場和處理鹽引還是分開處置為好。

外麵的長蘆鹽場鹽引究竟有多少,總要先計算清楚之後才能決定處置方式不是嗎?

而且這些鹽商手中鹽引究竟有多少是購買的,還是用其他方式獲得的,朕認為也要好好的甄彆一下。

每年朝廷發行200萬鹽引,每引6兩6錢4厘,該得銀1328萬兩,但是每年鹽引收入能超過300萬兩的嗎?”

朱由檢的問話,讓那些反對分開處置鹽引的官員們頓時沉默下去了,鹽引製度的敗壞並不是從今日開始的。從開中法被破壞後,曆任皇帝對勳貴、親王、太監的鹽引賞賜,使得鹽引濫發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到了今日,勳貴豪族已經牢牢把持了鹽引發放,和各鹽場餘鹽支取的權力。每年上千萬的鹽稅都流入到了這些勳貴豪門的口袋。

相比起規模不大的長蘆鹽場,鹽引不過是積存了3年冇有支取。鹽質更好,規模更大的兩淮鹽場,十餘年前尚未支取的鹽引都尚存在。

有了皇帝的支援,郭允厚趁機說道:“臣一定遵照陛下的旨意,好好登記甄彆這些鹽商手中的鹽引。”

朱由檢點了點頭說道:“也不能無限製的甄彆下去,這樣吧,就以明年3月1日為限製,3月1日後尚未在戶部登記的長蘆鹽場的鹽引就此作廢,朝廷不再認可。”

崇禎和郭允厚一唱一和之間,就把長蘆鹽場給易手了。崇禎雖然不認可先處理鹽引,但是同意統計清楚之後統一處理的方式,也給了這些官員一個交代,因此這長蘆鹽場發賣的事情就此通過了。

但是接下來對於戶部出售長蘆鹽場獲得的60萬兩銀子,各部官員都紛紛打起了主意來。

臨近年末,各部手頭都非常吃緊,要是能從戶部這裡分一杯羹,那麼這個年就好過多了。

和對付那些反對發賣長蘆鹽場官員時的遊刃有餘不同,現在的郭允厚在同僚的夾擊下就顯得左支右拙了。

無奈之下,郭允厚不得不求助於崇禎主持公道,“陛下,時近年末,戶部有這一筆銀子,實在是用來做不時之需的。現在錢還冇到手,各部就要把這錢瓜分殆儘。若是再出個什麼意外,臣可找不出第二個長蘆鹽場可賣了。”

工部尚書吳淳夫頓時叫苦道:“這修建山陵,及京城附近的河道,那個不是緊迫之事。京城到通州之間的河道已經快10年冇有修繕過了,河道淤積嚴重,若是再不修繕,恐怕今後通州到京城之間就隻能仰仗陸運了。”

隨著一個個官員的抱怨,讓崇禎都覺得,他們口中的事情都眼前急迫的不能再急迫的事了,不做恐怕馬上就要動搖朝廷的統治了,也不知道之前朝廷冇錢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忍下來的。

朱由檢先是皺著眉頭聽著,不過很快就不耐煩的打斷朝臣們的爭議說道:“事情的重要緊急程度,一是事關百姓的生存問題;二是事關邊境之安危。

在朕看來,現在最要緊的事是:首先是軍隊欠餉問題,除了遼東駐軍外,薊門駐軍、皮島駐軍、陝西三邊駐軍等,冇有一隻邊軍不欠軍餉的。

人家都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朝廷就算是偏袒遼東軍,也不能偏袒的如此離譜。朕聽說寧夏固原的邊軍欠餉都快8個月了,這些軍人居然冇造反,簡直就是我大明的忠臣了。不過諸卿難道要把我大明忠心耿耿的軍隊都餓死了,纔會有所作為嗎?”

崇禎的話語有些重了,黃立極不得不出來為自己辯解道:“陛下,各地邊軍缺額太多,有些武官對下剋扣軍士錢糧,又一味向朝廷伸手要餉銀,不是缺餉,而是想要中飽私囊而已。”

郭允厚也請罪說道:“邊軍糧餉雖然是戶部管理,但是除了常例銀和節賞之外,其他糧秣物資都是各地民解**,直接送到各邊軍駐地的倉庫,由邊鎮巡撫、道員、通判管理邊鎮錢糧,戶部並不經手啊。

以臣看來,這某部邊軍欠餉一事:一是邊鎮官員貪墨,導致軍士糧餉不足;二來便是該當解運此部邊軍糧餉的地方,在本地受災之後拖欠稅賦,導致冇有足夠的軍糧解往該部。”

朱由檢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大家都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那麼隻要去解決這個問題不就好了。諸位身為大臣,難道就坐視不理不成?”

下方的一乾文官互相對視,冇人願意接崇禎的話。郭允厚想了想,便咬了咬牙上前說道:“陛下說的不錯,想要解決邊軍的糧餉問題,首先就要清查各地的稅賦積欠,還有邊鎮的錢糧倉庫的賬目。

臣請陛下派遣禦史,前往清查邊鎮錢糧,和督促江南各府官員清理地方稅賦積欠。”

郭允厚的話剛說完,黃道周就立刻上前反對道:“陛下,這些年來天下水、旱、蝗災不斷,小民本就度日為艱,難以存活。現在陛下再追索江南積欠,恐怕就連大明最後一方安寧之地也難以保住寧靜了。臣以為不僅不應該追索積欠,反而應該免去這些地方的積欠,與民以休息。”

劉宗周、倪元璐、陸澄源等官員紛紛跟著出聲,極力勸阻崇禎不能聽從郭允厚的建議,隻有徐光啟等寥寥幾人支援郭允厚的提議。

看著官員們等待自己的決定的時候,朱由檢笑了笑說道:“其實朕覺得,郭尚書的方法也隻是治標不治本,清查各地的稅賦積欠的事,原本朕到是不想說什麼。

不過看到諸卿如此為小民的生計擔憂,朕大感欣慰。地方受災,小民繳納不出田賦,造成積欠,這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有些地方士紳假借受災的名義,故意不繳納田賦這就是有意欺騙朝廷了。”

朱由檢說著停頓了下來,掃視了下方的群臣一眼,方纔對著曹思誠說道:“曹都禦史,你安排一下都察院的禦史巡視江南各地。主要是追查各地有無冒充受災小民拖欠田賦之人。

凡是在明年元月1日前主動補繳積欠的,朝廷不予追究。過了元月1日之後,凡是有積欠達到50兩及以上者。官員奪職削籍,永不起複;有功名者奪去功名,積欠未交清前不得進行科舉;此外有積欠者,今後一概不許從事海外貿易,也不得購買田產。”

崇禎的話頓時讓這些官員大驚失色,倪元璐急急說道:“陛下,這有了積欠就要奪去功名、官職,未免太過了。朝廷難道為了區區50兩銀子,就慢待天下士紳嗎?”

朱由檢毫不相讓的說道:“為了區區50兩銀子,居然能夠欺瞞朝廷,這種難道不是國之蛀蟲嗎?他們連區區田賦都要積欠,當官之後難道還會為民請命?簡直可笑。”

劉宗周、黃道周兩人人雖然覺得崇禎的說法讓人不舒服,但是作為這個時代真正的士大夫,他們還是有堅守的底限的。

看著大多數文官因為皇帝的嘲諷而卻步之後,王守履思考了下,便上前說道:“陛下,這時間是不是太苛刻了,等陛下的聖意傳到了江南,這元月一日也早就過了。陛下終不能為區區銀兩,而讓江南名士蒙羞,臣請陛下再延上一月之期,好給人以悔過的機會。”

對於崇禎的做法,事實上大多數官員都不樂意見到,畢竟這已經觸犯到了官僚士紳階層的特權。

但是積欠這種事畢竟隻能做不能說,就算是劉宗周、黃道周等人,也隻能認為崇禎的處罰過重,而不能直接說官僚士紳就應該有拖欠的權力。

再加上聞香教之亂後,不管這些官員承認不承認,這位登基不到4個月的少年天子,已經牢牢掌握了京城的局麵。

冇有那個官員,會在冇有大義名分的狀況下,同崇禎進行爭鋒相對的鬥爭。因此這些官員們最終還是選擇了退讓一步,希望崇禎能減輕對積欠士紳的處罰。

“既然如此,朕也寬厚一些,元月1日前清繳積欠的付9成,元月15日前清繳積欠的付10成,2月1日前清繳積欠的付2倍,3月1日前清繳積欠的付3倍。

在3月1日之前清繳積欠的,一律免罰。3月1日之後先處罰,在追繳積欠。”朱由檢語態輕鬆的如此說道。-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