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特殊小說 > 曆史 > 穿成灶戶考科舉 > 第2章

穿成灶戶考科舉 第2章

作者:淩霄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2-07-10 23:09:50

淩霄剛穿過來的時候隻有3歲,由於人還小,活動範圍一直很有限,隻能夠跟著大人們一起活動。

通過兩年的生活和觀察,淩霄對自己居住的環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淩霄他們一家生活的地方大概現在在山東附近的臨海,這裡並不是什麼什麼村,而是新鎮場,一個鹽場,他們就居住在鹽場附近,鹽場,顧名思義就是專門聽從官府安排,生產官鹽的地方。

在他們家周邊居住著有百餘戶人家,都是從附近的村莊遷過來的,淩霄他們家是祖爺爺那一代人遷過來的,也就是洪武初期的時候,聽爺爺講:“他們當時是附近淩家村的村民,那時候有政策,如果做了灶戶,可以免除徭役,並給以草蕩。正好家裡人丁稀薄,不如來做灶戶。”

就這樣淩霄一家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當時淩家村除了淩霄一家過來,還有不少人家,大家都居住在一起,隨著將近100年的時間,在他們家附近有了百餘人家。

新鎮場麵積很大,大概有4000多平方公裡,到處都是草蕩,隻有部分地方種植這糧食作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大多靠著製鹽生活,

隨著新鎮場的發展,現在鹽場有21個團,每個團有20餘戶,每個團都有一名總催,新鎮場為鹽場並不直接歸州縣管理,而是歸山東都轉運鹽使司下的濱樂分司直接管理,但也在州縣管轄範圍內。灶戶和民戶也有很大的不同,他們需要上繳“鹽課”,每年需要生產官府規定的產鹽量纔算完成任務。

因此,淩霄他們一家一年四季都要圍著鹽工作,每天早上隻要是不下雨爺爺和父親都要早早的到“亭場”去看一看草灰上的鹽花有冇有凝結,儘管是冬天這個產鹽量很低的季節。

眼看現在進入臘月,天寒地凍,按說一般農戶都應該窩冬,但是今天一大早,在淩霄還冇有起床的時候,他父親和爺爺已經出去檢視“亭場”工作了。

“霄霄,趕緊起來吃飯了。”還沉浸在過去的淩霄立馬醒了過來。“娘,我馬上過去。”淩霄穿上厚厚的衣服,並找了一個帽子戴在頭上,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的,才走出來。

飯桌上已經擺上了早飯,有鹹菜、粗麪饅頭和粥,淩霄坐到了母親旁邊開始吃飯,“今天天氣好,我一會兒和秀兒洗衣服、曬被子,大壯一會兒和霄霄一起給爺爺他們送飯去。”

“好的,娘”

進入到臘月以後,哥哥也就不用去蒙學了。飯後,淩霄和哥哥拿了饅頭和鹹菜向“亭場”走去,路上不時有鄰居跟他們倆打招呼,隨著走到路儘頭要拐彎的地方,居住的人家也越發少了。

快走到亭場時,就看到一小孩穿著厚實的棉衣,在使勁的向他們招手。

這小孩便是淩霄穿過來之後最熟悉的小夥伴之一,叫淩穀,是個話嘮,經常找淩霄出去玩。

“霄霄,你們也來送飯嗎。”“對,今天二爺爺也在這裡嗎?”“對的,聽說有鹽商來我們這裡取鹽,還有幾引不夠,這幾天要抓緊產鹽呢?”

“哪的鹽商過來了,他們來了多少人?”哥哥焦急的問道。隨著哥哥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人俞多,越發的想要成為一名鹽商,可以掙錢的鹽商。

“是縣裡的王老闆,就是經常來我們這裡收鹽的那個。”

經常到他們這裡收鹽的是當地有名場商,姓王,主要從鹽場中收鹽,然後賣給阜商或者運商,然後他們再將鹽賣到各個地方。

“唉,還以為是哪裡的大鹽商過來了呢。”聽完過後,哥哥一臉失望,哥哥一直期待著能夠碰到晉商和徽商,想要看一看大富商的風采,雖然當地的鹽商也非常讓人羨慕。

等他們走到亭場,隻見有白色的鹽花凝結在草木灰上,爺爺他們正在拿著掃把清掃,將鹽花堆到一起。

“爺爺,爹,吃飯了。”“爺爺,吃飯了。”

“放那裡吧,我們現在就過去。”

大家放下手中工具,慢慢走了過來。爺爺和父親頭髮上都已經開始冒熱氣,臉上和手凍得通紅。二爺爺也向他們走了過來。

二爺爺是他們所在團的總催,名叫淩海,也是淩穀的親爺爺,今年將近有50歲了,頭髮開始發白,但精神頭特彆足,精明能乾,是團裡最富有的人了,過年時候,淩霄去他們家拜年,他們家院子很大,有前院後院,一排五間屋子、結結實實,是淩霄在鹽場見過的最有安全感的房屋了,其他人家房屋一看總有風一來要颳倒的感覺。

二爺爺家不僅家中富有,而且人丁興旺,有三個兒子、三個女兒,三個兒子均已成家,孫子現在都有7個了,淩穀排行第六,低下還有一個弟弟。據說而二爺爺年輕時候曾跟隨運商出去送過鹽,到過河南、濟南、南直隸等地,所以,二爺爺不僅是在團裡,在鹽場裡也很有威望。訊息來源渠道也比較多。

淩霄他們團裡的小孩兒能夠到學堂上學,也是多虧了二爺爺,是二爺爺牽頭找的老師,不然他們這裡的學堂也建立不起來,畢竟“鹽戶”交過鹽課後,所折的銀也所剩無幾了。

“希望這幾天能都是晴天,不然我們這鹽就不好弄了,這到臘月了,又有鹽商來要鹽了,已經有好幾個鹽商現在要不到鹽,運司讓我們抓緊時間生產鹽。”二爺爺一臉擔憂,擔心到時候完不成任務,交不了差。

“這事我們做不了主,這得老天爺做主,天氣晴,咱能多產點,天氣不好這誰也冇有辦法。”爺爺邊吃邊講到。

“行了,不說這了,趕緊吃完,乾活,希望這次天公作美,能多弄幾引鹽。”為了不影響大家吃飯,二爺爺也放下了這個話題。隨即便開始談論家裡的事。

“今年霄霄也5歲了吧,跟淩穀一般大吧,看著瘦弱了些。”

“你說咋不是哩,這孩子身體比較弱,打生下來,就不如他哥哥強壯。”

“我看這孩子長得俊秀、有點文人像,乾咱這一行出不了什麼頭啊,我準備早點把淩穀送去學堂讀書,他幾個哥哥都不是讀書的料,看看淩穀能不能走科舉這條路,咱不能一直讓孩子跟咱一輩子製鹽吧,都說鹽丁苦、鹽丁苦,鹽丁的苦,咱不能讓孩子也一直吃啊。”

“誰說不是呢,你看咱這一年辛辛苦苦才能掙十幾兩,還得交各種稅,人家秀纔不僅可以拿錢,還能免稅、免徭役,再不濟就算考不上秀才,能讀書認識幾個字也是好的,總比咱這鹽丁要好啊。”

說到鹽丁苦,原來淩霄是不相信的,想著我們守著這麼大一個鹽場,隨便賣點鹽都是錢,怎麼會又窮又苦呢,直到穿過來的第二年,住在淩霄他們家附近的一戶人家,被衙門裡得人帶走了,再也冇有回來過,淩霄才知道鹽場對販賣私鹽管理的很嚴格而且苛刻,在鹽場工作曬灰取鹵、淋鹵、試鹵、煎鹽每個階段都有負責的人看管,特彆是煎鹽。

就算是煎鹽階段把鹽帶走了,私鹽也是不好賣的,古代的鹽都是官府專賣,除非賣給尋街走巷的貨郎,不然販賣私鹽很容易被髮現。這戶人家就是在帶鹽進城時被髮現了。況且鹽戶在古代地位要比普通農戶還要低,經濟基礎也比農戶薄弱,有時候一戶人家每年不僅要繳納鹽課,還需要服徭役,儘管全年都要圍著製鹽,最後每戶每年的收入大概是15兩左右,對比2021年的物價,相當於現代的1萬多塊錢。

製鹽最苦的時候當屬夏季,每年的3-6月份是產鹽量最高的季節,這個時候全家人一刻也不敢停歇,男女老少齊上陣,日出之前到亭場擔灰攤曬,或者刮泥,日上中天,開始收灰或者掃鹽,這是太陽正厲害的時候,儘管不少人將上衣脫掉,但汗水還是止不住的流。

而婦女兒童就要收取海水,用來淋鹵,還要有人去采草和木材用來燒火煎鹽。煎鹽的地方就在鹽場臨時搭建的房屋裡進行,由於有火候和時間限製,一旦開始,冇有個幾天幾夜是結束不了的,這時候一般都是由家裡的壯勞力進行,而且是一個團一起進行煎鹽。火焰不斷、外麵夏季天氣炎炎,室內溫度能夠達到40多度,四時晝夜不得休息。

往往一個夏季結束,人們不僅黑上一圈,也能瘦下個十幾斤。淩霄在醒來的第二年的夏季到亭場上來過,那時候的場景給現代來的淩霄給以了心靈的震撼。

隻見夏季毒辣的太陽照像地麵,遠遠的十幾個男人光著膀子,黝黑的皮膚,滿身的汗水在太陽底下發光,他們在用鐵鍬、掃把的收灰掃鹽,將這些聚成堆,擔入旁邊的鹵池,這幅畫麵不禁讓淩霄想起了那副畫《縴夫》,一眾縴夫,光著膀子,腳蹬著石頭,頭頂烈日,肩拉縴繩,低頭彎腰,為了生活在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而淩霄,也想要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作為一個穿越者,不求能夠改變世界,改變曆史,但也希望能夠改變自己家人的命運,家庭的生活,讓自己的家人活動輕鬆、幸福。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